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注释】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无礼于晋:晋文公曾出亡至郑国,郑伯没有给予应有的礼遇。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新郑县北。 氾南:郑国地名。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译文】因为当年晋侯出亡在郑国时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加之郑伯虽受曹盟,犹有二心,晋侯就和秦伯联合围攻郑国,晋侯驻军函陵,秦军屯兵氾南,对郑国形成合围之势。
【原文】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注释】佚之狐:郑国大夫。 烛之武:郑国大夫。
【译文】郑国大夫佚之狐见这种状况就对郑伯说:“晋、秦合围郑国,国家面临危亡,如果叫烛之武去面见秦穆公,围军必定会退去的。”
【原文】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注释】辞:推辞。
【译文】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主意,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烛之武推辞道:“臣青壮午时,因为无能而没被重用,现在老了,更无能力来完成这样的重任了。”
【原文】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
【注释】寡人:君王歉称自己。 缒:从城墙上悬索而下。
【译文】郑伯见烛之武推辞,忙说:“吾没有及早重用你,是我的不对。现在事关紧急,如果郑国亡了,对你也没有好处的。”烛之武听郑伯如此一说,就答应去见秦伯,当夜就从城墙上悬索而下去见秦伯。
【原文】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围郑,郑国自知将要灭亡了,若郑国灭亡对泰国有利,那么郑国甘愿听从,可是秦国要跨越晋国来守你占领的地邑是很难的,灭亡郑国只能使你的邻国得到壮大,秦国所得是微薄的……
【原文】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也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注释】焦、瑕:晋河外两个城邑。
【译文】烛之武继续说道:“大王若不灭亡郑国,以后大王的使者往来过此,郑国可为东道主人,资供宿食方便,对大王没有坏处。大王是经历过晋君的‘恩赐’的,那年晋君早晨把焦、瑕两地给秦,晚上又在那里修城围,这种不守信誓的事,大王是知道的啊!
【原文】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注释】厌:贫得无厌。 封:疆。 肆:扩大。 阙:削弱。
【译文】“那晋君是贪得无厌的,他想吞并东边郑国的疆土,又想扩大他西面的疆域,晋之西就是秦国,他将削弱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待郑国灭亡后,晋国一定会对你下手的。”
【原文】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木巳)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注释】说:悦。 盟:结盟。 戍:守卫。 (木巳)子、逢孙、杨孙:皆秦国大夫。
【译文】秦伯听了烛之武的一番话,明白了灭掉郑国对己不利,于是就和郑国订立了同盟,并派大夫(木巳)子、逢孙、杨孙留下守卫郑国,自己领兵退回秦国去了。
【原文】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子犯:晋文公之舅。
【译文】子犯得知秦伯率军返去,就请晋文公派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道:“不可,没有秦国之力我也成不了晋国国君,赖秦力得国,而反害秦是不仁的行为;错误地和秦国共事,是不聪明的;因秦退军而自相攻击是有违武德的,我们也只有回去了。”于是晋军也撤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