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止谤

【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注释】厉王:周厉王。 虐:残暴、暴虐。 国人: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 谤(bàng蚌):指责。 召公:周代燕国的始祖,曾佐武王灭商,受封于燕。也称召康公、召伯。

【译文】周厉王非常残暴,住在国都的人都在指责他。召公把国人对厉王的指责告诉厉王,并说:“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原文】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注释】卫巫:卫国之巫师。 监:监视、督察。

【译文】周厉王得知国人都指责他,盛怒之极,他用卫国巫师来监督国人,很多指责厉王的人经巫师告发后被杀掉了。从此人们走在路上只以目相视,连话也不敢说了。

【原文】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渍,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注释】弭(mǐ米):止、息。 障:阻塞。 壅(yōng庸):堵塞。 渍(zì自):浸、泡、如:浸渍、淹渍。

【译文】厉王高兴地对召公说:“我能制止国人的指责,现在他们不敢讲话了。”召公说:“你是阻塞言路,这犹如堵塞河流,这样河堤如决,为害甚大,所以治水宜疏导;统治人民就应该让人民说话。”

【原文】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注释】瞽(gǔ古):乐师。 师箴:众人劝告。 瞍(Sǒu叟):没有眼珠称瞍。 矇(méng蒙):有眼珠而看不见称矇。 百工:西周时工奴的总称。 庶人:西周时对农业生产者的总称。 耆(qí其)艾: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悖(bèi背):违背、违反。

【译文】“君王理政,应该使公卿列士,各行各业,不分老少都能向你献计献策,供大王斟酌行事,这样就不会作出违背民意天意的事。

【原文】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注释】隰(xí席):低下的湿地。 衍(yǎn演):平坦之地。 阜:盛多、丰富。

【译文】“人民能说出自己要讲的话,就好比大地有山有水一样,使原野肥沃,就能生产食物和一切需用的财物。人民都能讲话,可以帮助分清好坏,好的去做,坏的改正,那样国家也能富强。

【原文】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注释】夫:解作“彼”。 胡:同“何”。

【译文】“那些百姓,心有所思,就会讲出来,最后成为行动,是不可以去堵塞的,若是堵塞言路,那么国家败亡的日子不远了。”

【原文】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注释】弗(fú夫):义同“不”。 彘(zhì至):古地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译文】召公的话,厉王听不进去,这样,国都的人民还是不敢讲话。只三年时间,人民起来反抗厉王的暴政,厉王最后被迫逃往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