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蟆山
【原文】春风吹船著牛轭,扶藜直上山之脊。山上老石怪且顽,皮肤皴散苔花碧。
【注释】牛轭:即牛轭洋(音淡),在虾蟆山下。(氵单)是水中突出的沙堆。 藜:藜杖,一种类似藤条的手杖。 皴皵:(音村鹊)皮肤冻裂,这里形容山石不平滑。
【译文】风送扁舟牛轭氵单),手扶藜杖登山巅,怪石如林立或卧,石面皴裂生苔斑。
【原文】我来不知石有名,拊摩怪状心亦惊,野人指点为我说:此物逎是虾蟆精。
【注释】拊:轻拍。 摩:摸,摩擦。 野人:山野中人。 逎:同乃。
【译文】有座巨石不知名,形状奇特令人惊,山间的农夫对我讲:它就是千年虾蟆精。
【原文】古昔曾偷太仓粟,三百余年耗中国;天官烛其阴有毒,敕丁破口劙其足。
【注释】太仓:京城粮仓。 天官:天神。 烛:洞察,得悉。 阴有毒:暗中作祟。 敕丁:敕令“六丁”神将。 劙:分割。
【译文】古时曾偷太仓谷,日食米粮千万斛,三百余年粮耗尽,天官决意把害除,敕令六丁驱神将,断足拔舌挖双目。
【原文】至今突兀留山邱,雨淋日炙无人收,树根穿尻蛇入肚,老鸦啄背狐粪头。牧童时时放野火,耕夫怒击樵夫剁。
【注释】突兀:高耸。 穿尻:“尻”为尻骨,即脊椎下端尽处。 “穿”为穿过。
【译文】妖物变石卧山间,雨淋日晒没遮掩,大树盘根股下穿,蟒蛇筑穴肚内钻。老鸦背上啄又叨,野狐粪尿头上浇,农夫遍体掘又刨,顽皮牧童野火烧。
【原文】自从残堕不能行,见者唾之闻者骂。虾蟆虾蟆非令仆,无功那窃天之禄!
【注释】残堕:残废。 令仆:泛指朝中贵官显宦。“令”,如尚书令、中书令。“仆”指左、右仆射。
【译文】虾蟆身残难行动,反遭唾骂落臭名,只怪你虾蟆不自量,你不是贵官显宦立朝廊!身无寸功空受禄,岂不是白吃冤枉粮?
【原文】如今虾蟆处处有,天官何不夷其族?致命骄气吹臊腥,干宵上食天眼睛。
【注释】“如今虾蟆处处有”句:笔锋指向人间贪官污吏。作者藉虾蟆故事,谴责害民的官员。 夷:灭。 干宵:上达云宵。上食天眼睛:唐,卢全《月蚀》诗中称日月为:“与天作眼行光明。”又云:“传闻古老说,蚀月虾蟆精。”作者遂借此虾蟆吞月之说,形容贪官的骄横。
【译文】如今虾蟆四处有,问天官你咋不动手?快快灭族把根挖,免得它把腥风刮!若再纵容久娇惯,它还敢上天啃天眼!
【原文】百虫啗尽心未已,假作鼓吹怡人情。
【注释】啗:啖的异体字。食。 “假作鼓吹怡人情”句:言其吃尽百虫之后,以呜叫声取悦于人。近似现在一些人在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同时,还大唱高调。
【译文】贪得无厌不知饱,百虫吃尽还嫌少,最是惺惺善作态,扯起喉咙唱高调!
【原文】三月江南春水涨,纡青拖紫争跳浪;渔父持竿不敢言,猎夫布弩空惆怅。
【注释】纡青拖紫:纡(音迂)系结。青紫为官服中所用的颜色,诗中借虾蟆与官衣颜色相近而语寓双关。
【译文】三月江南春水涨,天赐大好用武场,青衣紫衣结成群,助浪推波抖精神。渔父持竿不能钓,猎手张弩也徒劳!
【原文】黄童白叟相引悲,田中更有科斗儿。
【注释】科斗儿:蝌蚪,虾蟆的幼虫。
【译文】白发老人黄发童,见此连发悲叹声,世间虾蟆日日增,田中还有蝌蚪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