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湫记

【原文】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

【注释】大德七年:大德为元成宗年号,大德七年即公元1303年。 予尝从:我曾随同。 大龙湫:湫(音秋)水池。大龙湫为瀑布名,在浙江雁荡山。

【译文】元成宗大德七年的秋天八月间,我曾随同“老先生”来观赏大龙湫瀑布。

【原文】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

【注释】苦雨:连绵不停的雨。 是日:这一天。

【译文】连绵不断的大雨,一连下了几昼夜,这一天刮起了西北风,驱散了乌云,太阳才慢慢地露出了脸儿。

【原文】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

【注释】心掉:砰然心动。 大楹:楹为堂前大柱,大楹谓巨柱也。

【译文】此时湫水正盛,入谷不到五里左右,听到隆隆之声从谷中传出,使人不禁砰然心动。只见西北立有巨石,如人俯身状,又如巨柱擎天。

【原文】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

【注释】谽谺:(音酣虾)山深貌。《汉书·司马相如传》:“通谷豁兮谼谺”。 兀兀:用心劳苦貌。

【译文】过二百步,乃变作两股相互倚立。再行百余步,又如屏风树立,而其顶颠貌极深邃,犹如蟹之两螯,时一动摇,使行人却步不敢轻入。

【原文】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雷霆。

【注释】山趾:趾为足趾,山趾谓山脚也。 树圭:圭为古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一种玉器,上尖下方状似笏板。树圭,指圭状的树化石。 崦:(音淹)古代常用来指日没之所。 挂著:

挂为悬挂,著为附著。 盘桓:徘徊逗留。

【译文】顺南山脚稍向北,回顾如同树圭。再折而东入,抬头忽见大水从天而堕,水帘不著四壁,时而环流不下,忽又迸落如雷霆。

【原文】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进入屋,猛如暴雨至。

【注释】山风横射:风不言吹,却以射字形容,因其猛也。 水飞著人:水不用溅,而言飞,传神之笔。

【译文】东面岩壁脚下有诺讵那庵,相隔五六步,山风猛如飞箭,水帘直泻溅人。急忙避身入庵,水珠窜入,如降暴雨。

【原文】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口张,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

【注释】人相持语:人们互语交谈。

【译文】瀑水直下捣大潭,其轰然响声如万人擂鼓。彼此交谈只见口张却不闻其声,遂相顾大笑。

【原文】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

【注释】壮哉:感叹,多么雄壮啊!真壮观哪! 是后:从此以后。 如向所见:向为向日,即往日也,如向所见即如往日所见。

【译文】先生不禁感叹道:“真是壮观哪!我足迹遍天下,却不曾见过这样的瀑布。”从此之后,差不多每年我都要去,去时常在九月间,到了十月,水势渐小,就很难看到以往那种壮观景象了!

【原文】今年冬又大旱,客人,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石工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

【注释】石矼:石桥。 勃勃:旺盛貌。

【译文】因今冬大旱,水势大减,到庵外石桥上,才渐渐听到水声。于是,沿石桥而下,出于乱石之间,方见瀑布下落,轻如苍烟,时大时小,水声渐急。

【原文】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

【注释】洼:凹陷。 秋毫:鸟兽在秋天生长的细毛。用以比喻细小的事物。 瘠:谓人的身体瘦弱,或谓土地缺乏植物生长的养分。 凫:(音扶)泛指野鸭禽类。

【译文】水落潭中石凹间,反射出丹红色的水气。石间绝少土壤,按理说是长不得树木的,但恰恰相反,其间草林葱笼,碧绿犹如禽鸟翠羽。

【原文】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

【注释】如避世士然:好象避世的隐士一样。

【译文】潭水里有二十多条斑鱼,时而悠然远去,时而缓慢迂回,无惊无扰,怡然自得,就象那超脱于世事之外的隐士一般。

【原文】家僮将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

【注释】家僮:男性幼仆。 益:更加。

【译文】家僮放一大瓶子石上,欲接瀑水,水击瓶上,忽折而射向人,其势急力猛,如增一倍,瓶坠入潭,不可复得。

【原文】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刂又手■),欲争取之,因大呼笑。

【注释】著石上:著为着的本字,著石上即登石上。 相持扼(刂又手■):扼作把守控制解,(刂又手■)(音牵)与牵通,固也;相持扼(刂又手■)即相互牵援扶持也。

【译文】于是脱去衣帽登石上,相牵相扶欲取瓶子潭中,情绪活跃,笑闹不止。

【原文】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

【注释】偃木:偃作仰卧解,可引申为倒下,偃木即倒伏之乱枝也。

【译文】西南石崖上,有数十黄猿群集,闻人声,惊,由崖巅攀援乱枝而下,远处窥人,啼叫不已。

【原文】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注释】纵观:放眼四顾。 故人:旧友。此处指当年从游的“老先生”。 南山公:即泰不华,情学,工诗文,官至礼部尚书。

【译文】纵情观赏,尽兴而归,出瑞鹿寺,日色已暝,林色苍莽,落叶满道,再前行,入迷不知路径,只见皎皎明月,宛然如同故人。老先生究竟是谁?南山公泰不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