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第二十出)

【原文】(旦上,唱)[山坡羊]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急煎煎不耐烦的二亲,软怯怯不济事的孤身己。衣典尽,寸丝不挂体。几番要卖了奴自己,争奈没主公婆教谁看取?(合)思之,虚飘飘命怎期?难捱,实丕丕灾共危。

【注释】(旦上,唱):从括号中的舞台指示可以看出,南戏是先唱后白,与杂剧的先白后唱有所不同。 丰稔(rěn忍):丰收。(合):应是一种伴唱形式,用以烘托人物表演,或舞台气氛。这是南戏中的一种新形式。

【原文】[前腔]滴溜溜难穷尽的珠泪,乱纷纷难宽解的愁绪。骨崖崖难扶持的病体,战钦钦难捱过的时和岁。这糠呵,我待不吃你,教奴怎忍饥?我待吃呵,怎吃得?(介)苦!思量起来不如奴先死,图得不知他亲死时。[合前]

【注释】前腔:一曲终了,如意犹未尽,可按原调不加改动的重复若干次。这在杂剧、南戏中称为“前腔”;如重复时换头的,则称为“么篇”。 骨崖崖:瘦骨嶙峋。 战钦钦:战通颤,钦钦,忧思难解貌。 (介):南戏中关于动作、表演或其他舞台指示的通称。类似杂剧中的(科)。这里指吃糠的表演动作。 [合前]:指前面两句曲文为合唱。

【原文】(白)奴家早上安排些饭与公婆,非不欲买些鲑菜,争奈无钱可买,不想婆婆抵死埋冤,只道奴家背地吃了甚么。不知奴家吃的却是细末皮糠,吃时不敢教他知道,只得回避。便埋怨杀了,也不敢分说。苦!真实这糠怎的吃得。(吃介)

【注释】鲑菜:鲑为鱼的一种,这里泛指鱼类。 抵死埋冤:

死命地埋怨不休。

【原文】(唱),[孝顺歌]呕待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住。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苦人吃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吃吐介)(唱)[前腔]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么,米在他方没寻处。奴便是糠么,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叫奴,供给得公婆甘旨?

【注释】砻:去稻壳的工具,木制,形状似磨。 舂杵:一种捣米去壳的工具。 吃尽控持:吃尽苦头。 饥馁:饥饿。 甘旨:美食。

【原文】(唱)[前腔]思量我生无益,死又值甚的!不如忍饥为怨鬼。公婆年纪老,靠着奴家相依倚,只得苟活片时。片时苟活虽容易,到底日久也难相聚。谩把糠米来相比,这糠尚兀自有人吃,奴家骨头知他埋在何此?(外净上,探白)媳妇,你在这里说什么?(旦遮糠介)(净搜出打旦介)(白)公公,你看么?真个背后自逼逻东西吃,这贼人好打!

【注释】苟活:偷生。 兀自:尚且,还是。 逼逻:安排,张罗。 好打:犹言该打之意。

【原文】(外白)你把他吃了,看是什么物事?(净荒吃介)(吐介)(外白)媳妇,你逼逻的是什么东西?

【注释】物事:东西,物件,事情。

【原文】(旦介)(唱)[前腔]这是谷中膜,米上皮,将来逼逻堪疗饥。(外净白)这是糠,你却怎的吃得?(旦唱)尚闻古贤书,彘狗食人食,公公,婆婆,须强如草根树皮。(外净白)这的不嗄杀了你?(旦唱)嚼雪餐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纵然吃些何虑?

【注释】(旦介):“介”即是表演,“介”之前一般都有注明,如哭介、打介。在遇有不能以一二字概括的舞台指示时,则只有一个“介”字。彘狗食人食:“彘”是猪的别名,此句见《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章。此引用该句意在“尊古贤提倡孝悌,”并非本句卖意。 嚼雪餐毡:指汉时苏武滞留匈奴不愿屈降而牧羊北海,虽嚼雪餐毡亦还能活下来。

【原文】(白)公公,婆婆,别人吃不得,奴家须是吃得。(外净白)胡说!偏你如何吃得?(旦唱)爹妈休疑,奴须是你孩儿的糟糠妻室!(外、净哭介,白)原来错埋冤了人,兀的不痛杀了我!(倒介)

【注释】糟糠:指可共患难的结发妻室。

【原文】(旦叫介·唱)[雁过沙]他沉沉向迷途,空教我耳边呼。公公,婆婆,我不能尽心相奉事,番教你为我归黄土。公公,婆婆,人道你死缘何故?公公,婆婆,你怎生割舍抛弃了奴?

【注释】死缘何故:为何而死?这是五娘自责之词,言公婆之死是自己未能尽力所造成的。

【原文】(白)公公婆婆。(外醒介,唱)[前腔]媳妇,你耽饥事公姑。媳妇,你耽饥怎生度?错埋冤你也不肯辞,我如今始信有糟糠妇。媳妇,我料应不久归阴府。媳妇,你休便为我死的把生的受苦。

【注释】耽饥:过分忍饥。 公姑:公婆。 不肯辞:不加申辩。

【原文】(旦叫婆婆介·唱)[前腔]婆婆,你还死教奴家怎支吾,你若死教我怎生度?我千辛万苦回护丈夫,如今到此难回护。我只愁母死难留父,况衣衫尽解,囊箧又无。(外叫净介·唱)[前腔]婆婆,我当初不寻思,教孩儿往皇都。把媳妇闪得苦又孤,把婆婆送入黄泉路,只怨是我相耽误。我骨头未知埋在何处所?

【注释】支吾:支持。引申为应付。 尽解:典当一空。 囊箧:盛放东西的袋子和箱子。 寻思:考虑。 皇都:京城。 闪:抛撇。

【原文】(旦白)婆婆都不省人事了,且扶入里边去。正是:青龙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保。(并下)(未上,白)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却是真。自家为甚说这两句?为邻家蔡伯喈妻房,名唤做赵五娘子,嫁得伯喈秀才,方才两月,丈夫便出去赴选。自去之后,连年饥荒,家里只有公婆两口,年纪八十之上,甘旨之奉,亏杀这赵五娘子,把些衣服首饰之类尽皆典卖,籴些粮米做饭与公婆吃,他却背地里把些细皮皮糠逼逻充饥。

【注释】青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同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福无双至……两句:在元代戏曲中,角色登场时,往往先念两句诗、一副对,或用其他成语做引,此通称为“上场诗”。 亏杀:多亏。

【原文】唧唧,这般荒年饥岁,少什么有三五孩儿的人家,供膳不得爹娘,这个小娘子,真个今人中少有,古人中难得。那公婆不知道,颠倒把他埋冤;今来听得他公婆知道,却又痛心都害了病。俺如今去他家里探取消息则个。(看介)这个来的却是蔡小娘子,怎生恁地走得慌?(旦慌走上,介,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见末介)公公,我的婆婆死了。(末介)我却要来。(旦白)公公,我衣衫首饰尽行典卖,今日婆婆又死,教我如何区处?公公可怜见,相济则个。

【注释】唧唧:叹息声,表示赞赏或怜悯。 则个:句尾语气词,无意义。 区处:处置、办理。

【原文】(末白)不妨,婆婆衣衾棺椁之费皆出于我,你但尽心承值公公便了。(旦哭介,唱)[玉肚]千般生受,教奴家如何措手?终不然把他骸骨,没棺椁送在荒丘?(合)相看到此,不由人不珠泪流,正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末唱)[前腔]不须多忧,送婆婆是我身上有。你但小心承值公公,莫教不成不救。[合前]

【注释】椁(guǒ果):棺外的套棺。 承值:担当。此处作照料解。 生受:道谢语,犹言难为,有劳,对不住。 (合)后的伴唱:是以角色之外第三者的口气处理的,这在南戏里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是我身上有:即包在我身上了。

【原文】(旦白)如此,谢得公公!只为无钱送老娘。(末白)娘子放心,须知此事有商量。(合)正是:归家不敢高声哭,只恐人闻也断肠。(并下)

【注释】“只为无钱送老娘”和“须知此事有商量”两句:这是由两人分念的下场诗。(合)后的两句:从文字上看,也是下场诗。但却是用第三者的描述的口吻写出,用伴唱的形式来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