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

【原文】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注释】凤阳:即今安徽凤阳。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中立府置。凤阳花鼓是凤阳当地的一种民间文艺演唱形式。演出时,男的敲锣,女的打腰鼓,边演边唱。朱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凤阳是朱元璋的故乡。

【译文】凤阳地区盛产稻、麦、豆等多种农作物,本来是个好地方,农民还是比较富足的。但自从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凤阳十年中倒有九年是灾荒之年。

【原文】三年水淹三年早,三年蝗虫闹灾殃。

【注释】殃:祸殃。

【译文】由于朱元璋称帝时不关心农业的发展,致使农民无力抵抗自然灾害,凤阳地方不是水灾就是旱灾,要不就遭蝗虫给庄稼带来的祸殃。

【原文】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注释】卖儿郎:即卖儿卖女。

【译文】连年遭灾,农民无法维持生计。大户人家还好些,卖掉骡马即能渡过荒年。贫穷的人家不得不卖儿卖女了。

【原文】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注释】奴家:旧时女子自称。此处也可理解为已经沦为街头艺人的女子,或全家的通称。

【译文】有些人家没有儿女可卖,不得不全家背乡离境,身背风阳花鼓四出去沿街乞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