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

【原文】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注释】蓼(liǎo了)洲: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苏州人,曾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为官清正,东林党人,被魏忠贤残害,死于狱中。

【译文】明天启七年,宦官魏忠贤专权,排斥异己,派人到苏州逮捅了当时罢官在家的清官周顺昌。苏州人民为反对逮捕周顺昌,发生暴动,以此反对魏忠贤奸党的统治。本文所说的五人,就是当周顺昌被捕之后,出于义愤,带领苏州人民奋起反抗,而被魏忠贤在苏州的党羽,应天巡抚毛一鹭杀害了的颜佩韦等五人。

【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注释】当道:指当权的人。 魏阉:指宦官魏忠贤。 废祠:魏忠贤专权时,他的党羽到处为他建生祠,苏州的生祠建于虎丘山塘,祠未成而魏死,祠废。 立石:立墓碑。 旌:表彰。

【译文】魏忠贤死后,苏州地方贤明官员和有识之士,顿请当权者允准,清除了魏忠贤在虎丘山塘一处的废弃生祠,将颜佩韦等五人埋葬,立下墓碑,以表彰他们的作为。啊!这是最隆重的祭奠啊!

【原文】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注释】夫:废语词。 墓而葬:修墓安葬。 湮没:埋没。 草野:乡野。 皦(jiǎo皎)皦:明亮,显耀。

【译文】五人的死去,距今修墓安葬,已有十年零一个月了。在这十年多中,众多富贵之家的子弟和胸怀大志而达到目的的人因病而死,他们死去即消声匿迹,何况乡野平民更是这样!而独有这五人在人们心目中占有显耀的地位,这是为什么呢?

【原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注释】丁卯三月之望:丁卯年(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三月十五日。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望日。 吾社:指东林党。本文作者张溥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党为号召,所以他称东林党为吾社。 声义:声张正义。 敛:募集。 赀财:赋税。

【译文】我记得天启七年三月十五日,周顺昌被捕的那天,东林党为声张正义,募集银两并为周公送行,一路上哭声震天动地。

【原文】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注释】缇(tí提)骑(jì记):本指古代贵官的侍从,这里是指东厂等特务机关派去逮捕周顺昌的校尉等。 谁为哀者:谁是为他哭的?

【译文】押送周顺昌的校尉为了镇压住这种场面,手按宝剑来到众人面前,喝问:谁是为他哭的?

【原文】众不能堪,扶而仆之。

【注释】堪:忍受。 扶而仆之:把他打倒在地。 捩(chì斥),鞭打,笞。

【译文】众人再也忍耐不下去了,群起而攻之,把那校尉打倒在地。

【原文】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注释】以大中丞抚吴者:指魏忠贤的走狗毛一鹭。当时他任应天巡抚,驻苏州。明清时多任命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所以俗称巡抚为中丞。 噪:喧哗。 溷(hun混)藩:厕所。

【译文】当时逮捕周顺昌,就是魏忠贤的走狗应天巡抚毛一鹭带人去的。苏州民众正为逮捕周顺昌而悲痛,却遭到毛一鹭的厉声喝斥。于是激起众怒,民众高声呼喊着追打毛一鹭。毛一鹭抱头鼠窜,躲进了茅厕才幸免于难。

【原文】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注释】按诛:审核定罪处死。 傫(lei垒)然:并列相连的样子。

【译文】事后,毛一鹭以苏州民众暴乱奏请朝廷法办,结果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等五人被定死罪。也就是今天排列在我们面前被安葬的五人。

【原文】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阳阳,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注释】詈(lì立):责骂。

【译文】五个人被押赴刑场那天,个个毫无惧色,呼喊着毛一鹭的名字大骂奸贼,在大义凛然、谈笑风声中殉难。

【原文】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注释】脰(dòu豆):本指颈项,脖子,后也通指头。这里指头。 函之:把头用匣子装起来。 卒:终于。

【译文】五义士的头颅当时被置放在苏州城城墙上示众,但五人头颅仍是面不改色,十分悲壮。多亏当时有贤达人士自发捐献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义士的头颅,用匣子装起来,最终才与尸骨合在一处。今天安葬在墓中的,是完完全金的五人。

【原文】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凡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注释】大阉之乱:指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党败乱朝政。 缙绅:士大夫,官僚阶层。 编伍:编入户籍的平民,古时户籍以五家为一伍。这里指平民。 素:平时。 曷故:何故。

【译文】可悲呀!奸臣乱朝,身踞高位的士大夫不能改变它,举国上下,有几个人能站出来呢?然而五个平民,平常又不曾读孔孟之书,却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这是何故呢?

【原文】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注释】矫诏:假托皇帝的名义发出的诏书。当时魏忠贤独揽朝政,可以假借圣旨,发号施令。 钩党:互相株连的同党。 株治:以一人之罪牵连惩治他人。

【译文】魏忠贤独揽朝政,假传圣旨,奸党遍布天下,随时都有遭捕杀之时,终以苏州民众奋力抗击,致使奸臣有所收敛,不敢再行乱捕乱杀无辜。

【原文】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注释】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非常之谋:异乎寻常,突如其来的阴谋计划。这里指魏忠贤篡位窃国的阴谋。 圣人之出:指明毅宗朱由检即位。 投缳道路:在路上自缢而死。

【译文】苏州民众的壮举,使奸臣魏忠贤迸退两难,不敢贸然买施他那阴谋篡位窃国的计划。明毅宗即位后惩治奸贼,将魏发落至凤阳。魏忠贤自知大势已去,行至阜城,自缢而死。这不能不说是五义士的力量所在吧!

【原文】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和翦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注释】高爵显位:爵位很显赫的达官贵人。 抵罪:当罪。 剪发杜门:剃光头发当和尚,闭门不出。 佯狂:伪装疯颠。

【译文】再看魏忠贤奸党败灭之时,那些爵位很高的达官贵人,一旦获罪,或潜逃脱身不敢露面,或削发为僧闭门不出,或装出一副疯颠的样子成为任人辱骂的下贱人。五义士死后,人们如何看待他们死的轻重呢?

【原文】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注释】暴:显露。 赠谥美显:皇帝追赠赐予美好而荣贵的谥号。古代帝王或官僚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

【译文】为官清正的周顺昌,其忠于国家深明大义的人品终于被朝廷所了解,皇帝追赠赐予“忠介”美好而荣耀的称号。人虽不幸而死,其荣誉流芳百世。

【原文】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注释】加其土封:重新厚葬。 百世之遇:世世代代难得的荣幸和礼遇。

【译文】五义士得以重新厚葬,留下芳名。四方仁人志士路过时,无不礼拜而又悲泣,以示敬重和哀悼。这是他们世世代代也难有的荣耀啊!

【原文】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注释】首领:头颅。 户牖(yǒu有)之下:代指家中。户,门;牖,窗。 天年:人的自然年寿。 扼腕:古人用手握腕,表示悲愤。

【译文】不然的话,即使五义士保全性命,享尽天年,老死于家中,一生也得象奴役一样被人驱使,怎么能够加入这豪杰的行列,引发仁人志士的悲愤情感?

【原文】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贤士大夫者,同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盂长姚公也。

【注释】同(jiǒnq窘)卿因之吴公:吴默,字因之。同卿,即太仆寺卿。 太史文起文公:文震孟,字文起。明代称翰林为太史。 孟长姚公:姚希孟,字孟长。

【译文】故此,我与复社诸同仁,为了哀思被安葬者,立此墓碑,题其碑记。也以此阐明:人生生死之大事,看每人是否做了有益于国家的事情。碑记中所说的贤士大夫是:太仆寺卿吴默,太史文震孟,和姚希孟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