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坚金石传

【原文】至元年问,松江府库生李彦直,小字玉郎,弱冠,有文誉。其学之后圃有高楼焉,眺望颇远。彦直凡遇三夏,则读书其中。

【注释】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1264——1294)。 松江府:今上海市一带地方。 库(xiáng祥)生:府、县学的生员(学生)。 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

【译文】元世祖至元年间,松江府学堂有一书生,姓李名彦直,字玉郎,年方二十,很有文采。每逢盛夏暑期,李彦直便住在校园后菜园里的高楼上,以凭高观景,读书消暑。

【原文】圃外则妓馆环之。丝竹之音,日至于耳。彦直亦习闻不怪。

【注释】丝竹:对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总称。也泛指音乐。

【译文】因菜园外有数家妓馆环绕,所以歌舞和音乐声每日不绝于耳。彦直听习惯了,不觉为怪,一心读书。

【原文】一日,与同侪饮于楼上。一友闻之,笑曰:“所谓但闻其声,不见其形也。”彦直亦笑曰:“若见其形,并不赏其声矣。”众请共赋其事,彦直赋先成。

【注释】同侪(chái柴):同辈,同学。 赋其事:写诗歌咏其事。

【译文】一天,彦直约同学在楼上饮酒。一学友听到音乐声,笑着说:“这真是只能听到声音,见不到人啊。”彦直风趣地笑着说:“若能见到歌舞妓优美的身姿,恐怕就不欣赏这音乐了。”大家提议就这件事写诗歌,结果彦直先写了出来。

【原文】众方传玩,忽报学师在门。彦直急取诗怀之。

【注释】方:刚刚。 传玩:传阅玩味。 学师:先生,教书的老师。

【译文】大家刚刚传阅玩味彦直写的诗,忽然有人报知先生来到门前了。彦直急忙取回诗藏在怀里。

【原文】迎学师登楼,因而共饮。彦直复恐诸友饶舌,托以更衣,团其诗,投于墙外。所投处,乃张姥姥之居。

【注释】饶舌:多嘴,唠叨。

【译文】众学友迎先生登楼共饮。彦直怕学友们在先生面前多嘴说出写诗的事,借故去更衣,把写的诗团成团扔出墙外。那诗团落在了姓张的老妇院子里。

【原文】姥止一女,名丽蓉,又名翠眉娘。炫其才色,不可一世。旦夕坐一小楼,与李氏楼相错。丽蓉拾纸展视,知为玉郎手笔,心窃慕焉。

【注释】止:仅。 不可一世: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这里指丽蓉的容貌和才华没人能比得上。 窃:偷偷地,暗中。

【译文】老妇人仅有一女,名叫丽蓉,又名翠眉娘,其才华和容貌没人能比得上。丽蓉每天坐的小楼与彦直住的楼相错,彼此相识。她捡起纸团展开一看,知道是彦直写的,心中偷偷地产生了爱慕之情。

【原文】遂赓其韵,书于白绫帕上。他日,候彦直在楼,亦投墙外。

【注释】赓其韵:按原韵作诗。 亦:也,这里有模仿彦直的意思。

【译文】丽蓉和韵赋诗一首写在白绫手帕上,等到彦直出现在楼上,也团起白绫扔在墙外。

【原文】彦直读诗,知其意有属也,践太湖石望之。彼此相见,款语莫逆。丽蓉因问彦卿:“何以不婚?”彦直曰:“欲得才貌如卿者乃可。”丽蓉曰:“恐君相弃,妾敢自爱乎?”因私誓而别。

【注释】属:归属。 款语莫逆:款,诚恳;莫逆,情投意合。这里是说两人交谈的很诚恳,情投意合。 因:此段文字出现的两个“因”字,都是“于是”的意思。

【译文】彦直拾绫读诗,知丽蓉有意于他,于是踏着墙边的太湖石与丽蓉隔墙相见。两人话语诚恳,情投意合,于是私订终身而别。

【原文】彦直归,告诸父母。父以其非类,叱之。复托亲知再三,终不许。

【注释】非类:门户不相当。

【译文】彦直回家后将此事告诉父母。不料父亲以门户不相当为由训斥了他一通。以后彦直托亲属再三劝父亲同意下这门亲事,父亲终究不允许。

【原文】将一年,而彦直学业顿废,几成瘵疾。

【注释】顿废:很快就荒废。顿,立刻,马上。废,荒废。瘵(zhai债)疾:肺痨,肺病。

【译文】时间过了将近一年,彦直因不能与丽蓉结合,终日相思,很快使学业荒废,还几乎落下肺病。

【原文】丽蓉亦闭门自守。父不得已,遣媒具六礼而聘焉。

【注释】六礼:通指古代婚姻成立的手续。这里指按婚姻手续而行聘。

【译文】这期间丽蓉也立志不嫁他人,自守清规闭门在家,只是郁郁寡欢,愁肠百结。彦直的父亲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这门婚事,并按礼节派遣媒人到丽蓉家行聘。

【原文】婚有期矣,会本路参政阿鲁台,任满赴京。时伯颜为右丞相,独秉大权。凡满任者,必献白金盈万,否则立黜罢。阿鲁台宦九载,罄橐未及其半,谋于佐吏。

【注释】会本路参政:会,恰好。路,元时在行省与县之间设路、府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参政,这里指路一级官员。 罄橐(qìng tuó庆驼):罄,尽。橐,口袋,钱袋。 佐吏:辅佐官员。

【译文】彦直婚期将至,恰好遇上当地政府官员阿鲁台要任满赴京。这时伯颜为当朝的右丞相,独揽着大权,凡是满任赴京者,不向他献上白银万两,是要罢官的。阿鲁台当官九年,就是倒尽钱袋也达不到万两白银的一半。他很着急,要他手下辅佐他的官员给想办法。

【原文】吏曰:“右丞所少者,非财也。若能于各府选才色官妓三二人,加以妆饰献之,费不过千金,而其喜必倍。”

【注释】官妓:古时供奉官府的妓女。

【译文】辅佐官献上一计说:“伯颜缺少的不是钱财。要是能在各府选上两三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加以妆饰作为官妓献给丞相,花费超不过千两银子,而能加倍地讨丞相的喜欢。”

【原文】阿鲁台以为然,遂令佐吏假右相之命,谘于备府,得一人,而丽蓉为首。

【注释】假:假借。 谘(zī资):谋,责办。

【译文】阿鲁台认为这个办法可行。立即命辅佐官假借伯颜的命令,责成各府选美。不久便选得二人,为首的竟是丽蓉。

【原文】彦直父子奔走上下,谋之万端,终莫能脱。

【注释】谋之万端: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的意思。 脱:摆脱。这里是说丽蓉被选为官妓摆脱不掉。

【译文】彦直父子得到丽蓉入选官妓的消息,到处奔走求情,千方百计地想留下她,但终是徒劳一场,无法摆脱。

【原文】丽蓉临发,寄缄谢彦直,以死许之,遂绝饮食。

【注释】临发:临近出发。 缄:书信。 谢:辞别。

【译文】丽蓉在被发送京城前,写信向彦直告辞,信中以死相许,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不移,并随即断绝了饮食。

【原文】张妪泣曰:“尔死,必累我。”丽蓉复稍稍食。

【注释】尔:你。指丽蓉。 累:连累。

【译文】张老妇人也是悲痛万分。她不能眼看着女儿绝食身亡,哭着对丽蓉说:“你绝食而死,必定会连累我的呀!”丽蓉这才稍稍吃了点儿食物。

【原文】舟既行,彦直徒步追随,哀动行人。

【注释】既行:终了还是成行了。

【译文】载送官妓入京的船最终还是启动了。彦直眼看着心上人离去,便在岸上徒步追随不舍,岸上行人都被感动得沉浸在悲哀中。

【原文】凡遇停舟之所,终夜号泣,伏寝水次。

【注释】所:处所。 水次:水边。

【译文】这样,船到哪里,彦直就追随到哪里。遇到船停的处所,彦直在岸上终夜地哀号不止,实在是身体支持不了时,就伏在水边歇息一阵。

【原文】如是将两月,而舟抵临清。彦直跋涉三千余里,足肤俱裂,无复人形。

【注释】临清:今山东临清县,运河一口岸。 无复:不再。

【译文】彦直追随舟船近两个月,跋涉三千多里路程,一路千辛万苦。船到山东临清运河口岸时,彦直已是脚破肤裂,不再象个人样了。

【原文】丽蓉于板隙窥见,一痛而绝。张妪救之,良久方苏。

【注释】板隙:木板的缝隙。这里指船上仓室木板的缝隙。 苏:苏醒。

【译文】丽蓉从仓室木板缝隙里看到郎君彦直被折磨成那个样子,一下子悲痛地昏死过去。张老妇人急忙救护,好长时间丽蓉才苏醒过来。

【原文】苦浼舟夫,往谢彦直曰:“妾所以不即死者,母未脱耳;母去,妾即死。郎可归家,无劳自苦。”

【注释】浼:(měi美):央求。

【译文】丽蓉苏醒后,苦苦央求船夫去代她再次向彦直辞别,说:“你告诉郎君,我之所以不立即实践自己的诺言去死,是因为母亲尚未走脱;母亲去后,我会以死报答他的。你让郎君回家去吧,不要让他再折磨自己了。”

【原文】彦直问语,仰天大恸,投身于地,气遂绝。

【注释】大恸:极悲哀地痛哭。

【译文】彦直听了船夫传来的话,仰天痛哭,继而,扑倒在地上断气身亡。

【原文】舟夫怜之,共为坎土,埋于岸侧。是夕,丽蓉缢于舟中。

【注释】坎:坑穴。 缢:吊死,上吊。

【译文】船夫可怜彦直的境遇,帮丽蓉在岸边挖了坑穴,将彦直埋葬。当天夜里,丽蓉也在船上上吊而死。

【原文】阿鲁台大怒曰:“我以珍衣玉食,致汝于极贵之地,而乃恋恋寒儒,诚贱骨也。”乃命舟夫裸其尸而焚之。

【注释】而乃恋恋寒儒:而,你。乃,竟然。这句意思是,你竟然对贫寒的书生恋恋不舍。

【译文】阿鲁台对着死去的丽蓉大怒说:“我供你上好的衣食,把你捧上贵人的地位,你竟然对贫寒的书生恋恋不舍,真是贱骨头呀。”于是命船夫扒去丽蓉的衣服,把尸体烧掉。

【原文】尸尽,惟心不灰。舟夫以足践之,忽出一小物如人形,大如手指,净以水,其色如金,其坚如玉,衣冠眉发,千悉皆具,宛然一李彦直也,但不能言动耳。

【注释】千悉皆具:应有尽有。

【译文】尸体烧完,唯有心没有烧成灰。船夫用脚一踏,忽然出现一个大小像手指的小人。用水洗净后,见那小人金黄色,像玉石一样坚硬,而且衣帽眉发应有尽有,其模样与李彦直丝毫不差,只是不能说话和动作。

【原文】舟夫持报阿鲁台,台惊曰:“异哉!精诚所结,一至此乎!”叹玩不已。

【注释】精诚:真心实意,真诚。

【译文】舟夫将小人拿给阿鲁台看。阿鲁台吃惊地说:“真奇妙啊!这是他们真心实意相爱的结果啊,爱情专一才能产生此物!”阿鲁台一时感叹着赏玩个没完。

【原文】众请并验彦直若何,亦发彦直尸焚之,而心中小物与前物相等,其像则张丽蓉也。

【注释】并验:再验。 若何:如何。 发:这里是发掘的意思。

【译文】众人请求将彦直的尸体发掘出来,检验一下,看看结果如何。阿鲁台允准后,众人挖出彦直的尸体焚烧,也得到一个相同的小人,只是容貌似张丽蓉。

【原文】阿鲁台大喜曰:“吾虽不能生致丽蓉,然此二物,实希世之宝,遂囊以异锦,函以香木,题曰:‘心坚金石之宝’。”于是,厚给张妪,听为治丧以归。

【注释】函:木匣,这里是用木匣装的意思。

【译文】阿鲁台虽不能将活着的丽蓉送给丞相,但他视两小物为希世珍宝,用异常好的锦缎包裹,装进香木匣子,并题名为“心坚金石之宝”。并赏赐张老妇人不少银子,允许她给女儿、女婿治丧后回家。

【原文】阿鲁台至京,捧函呈于右相,备述其由。右相喜甚。启视,无复前形,惟败血二具,臭秽不可近。

【注释】启视:打开看。

【译文】阿鲁台到达京城后,将香木匣子呈献于右相伯颜,并详细讲了“心坚金石之宝”的来由,伯颜很高兴。但打开匣子看时,却不是什么“心坚金石之宝”,唯有二具腐败的血尸,脏臭得使人不可接近。

【原文】右相大怒,下阿鲁台于法吏,治其夺人妻之罪。

【注释】法吏:执法官员。

【译文】伯颜大怒,将阿鲁台交给执法官,以夺人妻室治罪。

【原文】狱成,报曰:“男女之私情,坚志确而始终不谐,所以一念不化,感形如此。既得合于一处,情遂气伸,复还其故,理或有之矣。”右相怒不解,阿鲁台竟坐死。

【注释】不谐:不能遂愿。 一念不化:一种爱恋之情永不消失。 坐死:以罪论死。坐,论罪,判罪。

【译文】阿鲁台入狱后,执法官为他开脱说:“男女间的私情,有坚定的志向而始终不能遂愿,所以一种爱恋之情永不消失,使情感变为形像。既然将二人形体合于一处,在情遂愿、气伸张之下又回复到原来的面貌,还原成败血,不是阿鲁台有意欺骗丞相。”谁知伯颜怒气不解,判定阿鲁台以罪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