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伶传
【原文】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注释】马伶:伶,戏曲演员。马伶名锦。 梨园部:戏班,戏团。 明之留都:明朝本建都于金陵(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但南京还保存着京城建制,称留都。 问:访,游。 趾相错也:脚踪相错,形容人很多。
【译文】马锦是南京某戏班的演员。因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仍保留着宗庙及朝廷的各种官制,又逢太平盛世,所以人们喜欢寻找一些乐趣。男男女女到桃叶渡、雨花台游访的很多。
【原文】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日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注释】技鸣者:演技高妙闻名者。 辈:同等,同列的人称辈。 新安贾:当时安徽省徽州府在南京的商人团体组织。 会:赛演大会。 征:邀集。 与夫妖姬静女:和那些漂亮的少妇,文静的姑娘。
【译文】南京戏班有名的演员不下数十个。最有名的戏班为兴化戏班和华林戏班。一日,徽州府商界组织兴化、华林两戏班赛演,邀集南京各界知名人士,一时间贵客文人和那些漂亮的少妇,文静的姑娘都来了。
【原文】列兴化部于东肆,华林部于西肆。两部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
【注释】肆:本意为市场、店铺,这里指剧场。 “两部皆奏”句:两戏班同时演出戏曲《鸣凤记》,这部戏曲中的主要人物为杨继盛,他号为椒山。奏,演出的意思。
【译文】兴华戏班在东边的戏台,华林戏班在西边的戏台,同时演出《鸣凤记》这出戏。这出戏反映了明代嘉靖年间,在反抗北部少数民族入侵中,主战派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与投降派奸臣严嵩父子斗争的故事。
【原文】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注释】适(dài待):等到。 引商刻羽:主要指演戏时的音乐伴奏。引、刻,都是指弹奏指法。商、羽,是音阶名。 抗坠疾徐:抗坠,高低。疾徐,快慢。这里指腔调高低快慢。
【译文】戏演到一半,乐声和谐,声腔高低快慢有序,观者同时为两台戏叫好。
【原文】当两相国论河套,而酉肆之为严嵩相困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注释】两相国论河套:这是《鸣凤记》第六出中的情节。两相国指夏言与严嵩。论河套,就是争论被北方少数民族占据的河套地区是否应当收复。 为:扮演。 叹:赞叹。 或:代词,有的人。
【译文】当演到夏言与严嵩两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地区时,西台扮严嵩者为一个姓李的演员,东台则是马锦。因李伶演技高于马锦,观众都面向西而赞叹不已,有的借兴传呼斟酒,有的把座位移向西边的戏台,不再看马锦的表演。
【原文】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注释】未儿更进:不久这种情势更进了一步。 终曲:演完。 易衣遁:换下戏装而潜逃。
【译文】不久,这种情势更进了一步,兴化戏班没有演完就停止了。询问其原因,是因为马锦觉得自己演技不如李伶感到耻辱,脱下戏装逃避了。
【原文】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竞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注释】辄以易之:就用另一个人来替代他。 辍其技不奏:停止这个节目不再上演。
【译文】马锦在南京是有名的好演员。他离去后,兴化戏班不肯更换其他演员替代他,致使戏班不再上演《鸣凤记》,而使华林戏班独树一帜,更有名望。
【原文】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再为开讌,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注释】且:将近,将要。 故侣:戏剧界的老同事。 幸再为开讌(yàn厌):讌,宴会。幸,表示有所希求的副词。全句意思为,请再为我们召集一次赛演集会。 更:另,另外。 奉:侍候,供献。
【译文】马锦去后将近三年时回到了兴化戏班。兴化戏班将马锦回来的消息告知同行,并请求徽州府商界再在南京组织一次赛演集会,与华林戏班同演《鸣凤记》,一试高低。
【原文】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注释】已而:接着。 匍匍(púfú普伏):拜倒在地。 凌出:超出。
【译文】赛演得以成行。又演到两相国论河套一节,马锦仍扮演严嵩而出。李伶看到马锦的演技远远超过自己,来到兴化戏班的台上,拜倒在地,自称是马锦的学生。这天的演出,兴化部的演技大大超过了华林部。
【原文】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注释】过:走访。 子:对马锦的敬称。 至:到项。 安从授之:安,哪里。从哪得以传授的? 掩其上:超过了他。
【译文】华林戏班原以为李伶扮演严嵩已达到顶峰,没人能超越,没想到马锦此时更胜一筹。当晚,华林戏班派人走访马锦,谦虚地问他是从哪里得以传授的。
【原文】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
【注释】昆山顾秉谦:昆山,江苏省县名。顾秉谦,明末人,是奸臣魏忠贤的同党。 俦(chóu仇):同类。 门卒:仆人。
【译文】马锦讲了他离走三年投师的情况。原来,他为了演好严嵩这个奸相角色,打听到当朝相国顾秉谦也是和严嵩一样的奸臣,就奔走京师,在他门下当了三年仆人。
【原文】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言语,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注释】朝房:在朝办公的地方。 聆:听。
【译文】他每日服侍奸相顾秉谦在朝理事,把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记在心上。这就是马锦所投拜的老师呀!
【原文】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注释】罗拜:围绕着马锦下拜。 其先西域人:介绍马锦的祖先是西北地区人。西域,一般指甘肃省玉门关以西地区。 回回:对回族人的俗称。
【译文】闻听马锦的这段经历,华林戏班的人无不敬慕,离去时一起向马锦下拜。马伶名锦,字云将,祖先是西域人,因马锦是回族人,当时人俗称他“马回回”。
【原文】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注释】夫:发语词,无意义。 干求:请求帮助。 昆山:代指顾秉谦。 分宜:江西县名。因严嵩为分宜人,这里即以此代指严嵩。
【译文】作者评价说,马锦自寻老师的事真使人惊奇呀!李伶虽是技艺超群的演员,马锦在请求他帮助而没有得到允许之下,想出奔京师见顾相国的办法,十分奇妙。顾秉谦和严嵩同是奸相,见到顾秉谦就等于见到了严嵩。
【原文】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注释】以分宜教分宜:以活严嵩(指顾秉谦)来教演员如何表演严嵩。 工:技巧精熟。 不若:不如。 尔:语尾助词,没意义。
【译文】以活严嵩顾秉谦来教演员去表演严嵩,哪里能不技巧精熟!好啊!因自己的演技不如别人而感到羞耻,到数千里外的京师做了三年仆人。要是三年还学不成,就仍不回来。有这样的志气,技艺精深还须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