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用兵
【原文】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
【注释】孙武: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
【译文】孙武,是齐国人,他带着自己撰写的《兵法》一书来求见吴王阖庐。
【原文】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注释】十三篇:即孙武所著《兵法》。 勒兵:统率士兵。
【译文】吴王阖庐读了《兵法》后对孙子说道:“先生的《兵法十三篇》我都看过了,不知是否可以考试一下你统率士兵的才能呢?”孙武说:“可以的!”阖庐又说:“可以用妇女代替士兵吗?”孙武又答道:“可以!”
【原文】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注释】宠姬:宠爱的美女。戟(jǐ己):将戈、矛合成一体的兵器。
【译文】于是吴王阖庐集中了宫中美女,共有一百八十名。孙武将这些美女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美女当两队的队长,要他们都穿上戎装拿起武器。
【原文】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
【注释】心与左右手背:即指前后左右。 视:这里作动词用。
【译文】孙武待这些美女准备完毕之后就问道:“你们都知道前后左右吗?”美女们答道:“知道!”孙武下令道:“我唤前,大家向前走,唤左就向左走,唤右向右走,后,就向后走!”美女们回答说:“行!”
【原文】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注释】约束:控制,管束,这里指军令。 铁钺(fū yuè斧阅):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 三令五申:即再三告诫。
【译文】孙武把行军口令向这些美女讲明之后,并设置了执行军法的铁钺。并再三告诫这些美女,不服从军令要受处罚!然后击鼓传令叫大家向右,谁知这些美女不但不按军令行动,反而大笑起来。
【原文】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译文】孙武又对这些美女说道:“看来大家还不熟悉军队的口令和军纪,这是将军的责任。”于是又把军令军法再三向大家告诫,然后击鼓下令叫大家向左,这些美女更是笑作一团。
【原文】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注释】吏士:这里指左右队长。
【译文】孙武说道:“没有把军纪法令向大家说清楚,这是做将军者的责任。现在大家既然已经知道了军纪法令而不能执行,那就是左右队长之罪了。”孙武即命人将左右队长斩首示众。
【原文】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注释】骇:惊惧。 趣(cù促):急。 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
【译文】在高台上观看的吴王见到孙武要杀自己的两名宠姬,大为惊惧。急忙派人去对孙武说:“我已知道将军善于领兵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两名爱姬吃饭也不觉得香了,请别处斩她们。”
【原文】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译文】孙武回答遒:“为臣已经接受王命做了将军,将军在领兵时,按规定对于干扰治军的王命是可以不接受的!”孙武不徇私情,还是把当了左右队长的吴王宠姬杀了。
【原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注释】绳墨:木工取直用的线斗。也喻作规矩、法度。
【译文】孙武又另选了两个美女担任左右队长,然后再次击鼓传令进行操练,那些美女随着口令向左向右、前进后退、卧倒起立种种动作完全符合规矩和法度,并且谁也不敢出声。
【原文】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译文】这时孙武派人向吴王报告说:“士兵巳训练好了,请吴王下来审视。如果大王使用这支军队,他们将会为大王赴汤蹈火的。”
【原文】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译文】吴王说:“将军回去休息吧!我不愿下去观看。”孙武道:“看来大王只是口头上希望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不希望得到这样的事实。”
【原文】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
【注释】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一带。 显名:名声显赫。
【译文】于是吴王阖庐知道孙武能领兵,就命他统帅吴国的军队。后来吴国的军队向西一直攻到楚国的都城,向北打败了齐、晋,吴国的威名在诸侯间显赫起来。这都是由于孙武治军有方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