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宪宗平淮西
【原词】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
【注释】姑息:无原则地宽容。 方镇:唐朝中叶在边境和重要地方设置节度使,每以数州为一镇,总揽辖境内军、民、财政大权。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逐渐扩大,形成与中央政府抗衡的割据势力,史称“藩镇割据”。
【意译】唐朝后期,姑息养奸,方镇林立,势力日盛,根本不听朝廷调度。
【原词】淮蔡雄藩联四郡,千里公然旅拒。
【注释】淮蔡:淮,指淮西方镇,全称是淮南西道。蔡,指淮西方镇的治所蔡州。 雄藩:指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拥兵割据。 联四郡:指吴元济为害作乱同魏博、平卢、成德、山南东道四镇联合反唐是一样的。 旅拒:骤众相抵抗。
【意译】淮西方镇吴元济盘踞蔡州,与魏博、平卢、成德和山南东道等四镇遥相呼应,凭借他们控制的广阔地域,公然同朝廷分庭抗礼。
【原词】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
【注释】同恶:共同作恶的人。 资:供给,资助。 宰辅:即宰相。
【意译】这些方镇不仅相互勾结共同作恶,背地里还中伤宰相,使得满朝文武没人敢直言是非。
【原词】媕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
【注释】媕婀(ānē安阿):无所可否,曲意迎合。 旄节:古代使臣所持之节,用牦牛尾做装饰。唐代方镇节度使均赐节,专掌兵权。
【意译】方镇作乱日益猖獗,朝臣们唯恐祸及其身而曲意迎合,一致认为只有承认方镇拥有的种种特权,才能避免祸乱。
【原词】於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
【注释】於(wū)穆:赞叹词。 天子:皇帝。 不疑不贰处:不疑惑,没有二心,形容处事果断。 登庸:大用的意思。 裴度:字中立,进士出身,唐宪宗李纯任用为宰相,令其督师征讨淮蔡。
【意译】英明啊,宪宗皇帝,不疑惑,也不再彷徨犹豫,果断地起用裴度,去讨平淮蔡方镇之乱。
【原词】往督全师威令使,擒贼功名归愬。
【注释】愬(sù诉):李愬,字元直,进士出身,时任唐、邓节度使,智勇善战,他在统帅裴度的指挥下,雪夜奔袭,夜入蔡州城,活捉了吴元济,讨平了淮西方镇之乱。
【意译】宰相裴度亲往郾城督师,唐、邓节度使李想主动请战,要建立“入蔡州,取吴元济”的功绩。
【原词】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
【注释】衔枚:古代行军袭击时,令士卒衔枚以禁声。枚,形状如筷,行军时则横衔口中。 悬瓠(hù户):亦作悬壶,城名,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自古为兵家常争之地,这里比喻李愬雪夜奇袭,很快破了蔡州城。
【意译】善战而有谋略的李想率领三千士卒,雪夜里衔枚行军七十里,一举破了蔡州城,活捉了淮西方镇节度使吴元济。
【原词】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
【注释】明堂:指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殿堂。 中兴:衰而复兴。
【意译】平定淮西之后,各路方镇被迫听命于朝廷,皇帝的政令才得以在全国通行,出现了暂时的中兴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