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体裁 |  诗歌 |  散文 |  小说 |  |  散曲 |  传奇 |  寓言 |  杂剧 |  辞赋 |  神话 |  民歌 |  楚辞 |  民谣 |  话本 |  南戏

       南戏,就是宋元时代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用南曲演唱的戏曲艺术。民间俗称戏文,或称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因起源于浙江温州(永嘉)地区,故又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是中国的百戏之祖。南戏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大约在北宋末年,南戏初为民间歌舞的小戏;南宋时代,南戏进入临安和其他城市,吸收各种艺术的养料,如宋杂剧、诸宫调、唱赚、大影戏等,发展成为大戏。今存《张协状元》就是这个阶段的南戏作品;元代初期到中期,南戏文与北杂剧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使得南戏又获得比较完美的提高。今存《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都是这个阶段的南戏作品;元末明初,南戏更有了突出的发展,而北杂剧却出现了衰落的趋势。《琵琶记》和“荆、刘、拜、杀”等南戏名剧,相继出现。 
       南戏就其思想内容而言,有宣扬民族气节的,如《东窗记》;有揭露邪恶势力的罪恶的,如《祖杰》;有控诉封建压迫的,如《酷寒亭》;有歌颂坚贞爱情的,如《拜月亭》;有描写变乱中家庭变故的,如《白兔记》。 
       其中以“负心”戏和“乱离”戏最为突出。因为,宋元时代,战乱频仍,造成了骨肉离散,引起了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也就为当时很多南戏作家所关注。
   南戏的艺术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篇幅较长,以“场”为基本组织单位,一场连一场,直到剧终;剧本开头,都有题目正名和副末开场;以南曲为主,间用北曲、南北合套;每场戏,曲牌不限一个宫调,唱词也不限于通押一韵;凡登场的各门脚色,都可唱,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七色,以生、旦为主; 伴奏乐器,至少有鼓、笛、拍板等。
       由此可知,南戏艺术形式,乃是中国戏曲早期比较成熟的艺术形式。




Copyright 神州共享 京ICP备09053905号